眉毛雜亂、全口植牙鼻毛外衝,總讓人覺得不修邊幅或不禮貌,但又沒時間上理容院整理,於是很多人會在家自己用鑷子、刮刀甚至用手拔,但專家表示這很有可能引發意外的問題。
鼻毛用拔的易感染
鼻毛外露觀感不佳,是許多人重點清理的目標,但鼻毛能過濾空氣灰塵,對於鼻腔和肺部健康相當重要,因此醫師建議不要過度清除,清理也不應用拔的,而是用剪刀修剪,否則會有感染風險。
日前有新聞寫道,由於鼻腔離腦部很近,如果拔毛後遭感染,可能會引其他症狀,例如鼻竇炎甚至腦膜炎。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謝宇翔表示,的確有風險,雖然機率不高,但整理鼻毛時還是用剪的較好。
此外,市面有很多電動修鼻毛機,專業植牙趙昭明皮膚科院長趙昭明認為,因為機器無法控制力道,放得位置不正確也可能傷害鼻黏膜,「在門診有過用鼻毛機修鼻毛結果鼻黏膜出血的案例。」
拔眉毛當心變「禿眉」
俗話說「眉為保壽官」,傳統上眉毛象徵著一個人的壽命或運氣,相貌美醜、情緒都跟眉毛有關,因此不論修雜毛或是修形,男男女女都很重視。相同的,用拔的也有感染風險,「可能會造成毛囊炎或長疹子,嚴重甚至長不出眉毛,」趙昭明說。
常常看到年紀輕輕30、40 歲就一口爛牙,後面的牙齒蛀光光了,但卻認為前牙還維持得住,所以後面有問題的牙齒就暫時不理,於是繼續倚靠前牙吃東西。久而久之,牙齒咬合便跑掉了,沒有足夠的牙齒承受咬合力量,全口牙齒很快就會全盤崩壞,此時就需要全口重建了。很多患者都認為全口重建就是把缺的牙齒補滿就可以了,但這樣只是做了一口假的牙齒罷了,並沒有改善咬合的問題和牙齒的穩定性,全口重建必須要建立牙齒的穩定咬合才行。 就像翻新房屋一樣,設計師先要詳細地丈量、構思、畫設計圖,與屋主討論後,選擇材料,然後用心的裝潢。全口重建也是如此,醫師要先為病患詳細檢查、訂定治療計劃及估價,再與病患討論,然後選擇材料,進而逐步完成全口重建,重點是牙齒的咬合力量要平均分布在所有牙齒上。
用「剪、刮」代替「拔」 消毒要確實
用拔的可能感染,因此趙昭明建議,可使用鈍頭剪刀清理鼻毛,沿著鼻孔壁修剪,不需剪得太乾淨,頻率也不用過多,外露或雜亂時再剪即可;眉毛則全口重建可使用修眉用的刮刀,依照自己喜歡的眉型整理。
但最重要的是消毒,消毒不完全仍可能會有問題,趙昭明表示使用器具前要用酒精消毒,如果是修眉,過程中可用刮鬍泡潤滑皮膚、軟化眉毛,清理時較不會受傷,最過後再用洗面乳清潔,降低感染風險,且修眉頻率1個月不要超過一次。
至於修眉、剪鼻毛是否適合在家自行處理,謝宇翔表示可以,但如果不知道怎麼剪鼻毛或怕受傷,可以到診所請醫師幫忙;趙昭明也認為,如果是在安全的考量下,由於無法確定理容院修整毛髮前器具是否有消毒,因此在家使用消毒過後的器械是較好的選擇。